本期人物王振義

吾家吾國丨獨家專訪癌腫誘導分化第一人王振義

2022-02-03 09:43:38來源:央視

在醫(yī)學科學界有段“一門四院士”的佳話,講的就是這位老人,他曾先后培養(yǎng)出陳竺、陳賽娟、陳國強3位院士,在上海血研所,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,讓中國聲音傳向了世界。

他就是我國著名內科血液學專家、今年已經9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,也是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。

01

把解決病人的問題放在首位

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是臨床表現最為兇險的一種白血病類型,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。傳統(tǒng)化療在殺死白血病細胞的同時,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,會加劇出血,導致早期死亡。

因為王振義的開創(chuàng)性工作,他和學生確立了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“上海方案”,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成為第一個可基本治愈的成人白血病,患者5年生存率超過9成。

然而,王振義并沒有申請專利,而是將其公開,讓更多患者可以以低廉的價格受益。如今,全球千萬患者因此得以“重生”,王振義也獲得了堪稱國際腫瘤學界“諾貝爾獎”的——凱特林獎。

王振義:一生不斷地探索,不斷地鉆研。科學,進步就是這樣進步的,現在如果我跟不上形式,不曉得現在怎么講,我怎么教年紀輕的人?我怎么解決人家解決不了的問題?

王寧:您的意思是,醫(yī)學上的每一步成就,只不過是進步當中的一步?

王振義:一步,不是終了。

王寧:我想到您當時治療急性白血病的研究方法,您堅持不申請專利,要向國際上公開,當時您為什么做這樣的選擇?

王振義:就是共產主義的教育。你首先要解決病人的問題,不能說解決病人以后可以賺到錢,或者我的名譽可以提高,不會想這個問題,我只想病人能好。

02

98歲了,他現在的生活還是工作

每周四上午,針對收治的病人案例和學生提出的疑難雜癥,王振義都會在查閱資料后,和大家討論處理方案,風雨無阻堅持了18年,這種“查房法”被他稱為“開卷考試”。

即便不慎摔傷,王老也堅持要在服用止痛片后參與查房。在王振義的心中,這是教育年輕人一個很好的嘗試和節(jié)點。

為了一個病例,王振義用了3天的時間查閱了200多篇文獻,親自做了30多頁PPT。很難想象,在72歲那年,王老才開始學習使用電腦。

王寧:大家都會想老了以后到底應該如何生活,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個問題,對您來說好像不是問題,您過得特充實。

王振義:當然,我開卷考試是我一個很大的享受,因為我開卷考試回來以后覺得今天的工作做完了,而且是不錯的,至少90分以上吧。

王寧:您70多歲才學的電腦嗎?72歲,好多人退休都退了十幾年了,一點都不學習東西了。

王振義:我有工具了,我靠老本不能生活下去的,我要有先進的東西。

03

醫(yī)學伉儷的神仙愛情不會因時間和生死淡忘

王振義的夫人謝競雄曾是上海新華醫(yī)院的兒科醫(yī)生,20世紀70年代初,謝競雄率先在國內創(chuàng)建兒科血液專業(yè)組,并帶領團隊在醫(yī)院兒內科開展兒童白血病的臨床研究。

不過在她80歲的時候,阿爾茲海默病擊垮了這位醫(yī)界女杰。從那時候起,照顧老夫人就成了王老最上心的事情。

老伴離世后,王振義的日常生活由保姆照料。在一個房間中,王老一直珍藏著夫人曾經用過的物品,擺放著夫人最愛的白玫瑰花。

剛剛過完98歲生日的王老說,他的生日愿望是“希望能夠更為人類作出一些貢獻。”

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特別推出《吾家吾國》,以溫暖對話,走進“寶藏老人”們的精神世界,聽他們用爺爺奶奶輩的親切口吻向晚輩們分享人生,向社會輸出著他們凝練一生的智慧與經驗。這是一檔老少皆宜、適合全家人在過年時一起收看的節(jié)目,不僅是對“國之大家”的致敬,也是一份送給觀眾的新年禮物。

責任編輯:蔡曉慧
聲明: 版權作品,未經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書面授權,嚴禁轉載,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。
列表

舉報郵箱:jubao@people.cn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363263

由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、主辦

Copyright ? 2015-2024 globalpeople.com.cn.

版權所有:環(huán)球人物網

關閉
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看12,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,337p日本欧洲中国大胆精品,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