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水果與非遺文化登陸“上海之夏”,視聽味盛宴里共譜滬喀合作新篇章

2024-08-14 15:09:27來源:文匯報作者:袁圣艷

東方明珠,上海的地標與象征。這個周末,一場特殊的市集在此鋪開。作為助力“上海之夏”國際消費季系列活動之一,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迎來了超高關注度,活動首日有超過2萬名市民和國內外游客前來打卡。

從甘甜多汁的喀什西梅,到香脆可口的巴楚留香瓜,從熱氣騰騰的烤全羊,到全手工雕刻的核桃木雕……跨越5000公里的新疆好物,在上海的大市場、大平臺、大流通的優(yōu)勢作用下,香氣滿溢,人氣爆棚。

走到第四年的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,于四溢的芳香中,還有不少新變化。攤位上的商品維度,如今更加豐富多樣:從簡單的農產品,到深加工產品,從非遺手工技藝到遠道而來的新疆舞蹈,展現出“商旅文體展”聯動的巨大潛力。這背后,則是生產端、企業(yè)端、消費端、政府端協(xié)同發(fā)力、協(xié)同創(chuàng)新的碩果。正如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、喀什地區(qū)行政公署副專員王陳所說,“中國式現代化滬喀合作將持續(xù)邁上新的臺階”。

打破距離界線,鍛造有韌勁的供應鏈

手提一桶水果,可能是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市集上的獨特風景線。按照上海消費者的喜好,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做足了準備,留香瓜、西梅、無核白葡萄、哈密瓜等從喀什新鮮運來的水果,現場開切,以果切的形式裝入透明的桶中,成為夏日冰鎮(zhèn)消暑的“清涼首選”。

正值盛夏暑假,來滬的外地和外籍旅客絡繹不絕,這“甜如蜜”的各色喀什水果,以上海為閃光舞臺,鏈接起了全國甚至全球消費者,帶來一場舌尖上的味蕾盛宴——

“巴楚留香瓜真是名不虛傳,一口咬下去,清甜的汁水瞬間爆開,吃完后連唇齒間都留有淡淡的香氣。”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在品嘗了留香瓜后,贊不絕口。

“在上海品嘗到正宗的喀什水果和美食,感受到濃厚的西域風情,讓我也想要去喀什好好感受一下。”外國游客艾米麗在打卡活動后發(fā)出盛贊。

正如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所說,“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的適時舉辦,讓更多國內外游客品嘗到喀什的水果與美食,近距離了解喀什的人文風情與獨特魅力,成為喀什連接上海、連接世界的重要平臺與紐帶。”

一個個大寫的贊,背后是跨越5000公里的滬喀合作。在現場,很多消費者吃到的西梅、留香瓜、白葡萄,都以“甜”“多汁”來形容它的新鮮美味,但要保存這一份“新鮮”,供應鏈的鍛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標準制定與執(zhí)行,是供應鏈前期品控的一道保障。為此,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引入“上海智慧”,將“上海企業(yè)+新疆資源”“上海市場+新疆產品”巧妙相融。來自上海的盒馬在南疆建立了采購中心,采購團隊不僅在瓜果成熟之時駐點進行對接采購,還會在瓜果生長過程中到不定期考察生長種植情況。“通過管理標準輸出,助力新疆及喀什地區(qū)農產品產得出、產得優(yōu)、供得上;通過訂單農業(yè),形成產銷之間穩(wěn)定的供應關系,助推農產品持續(xù)標準化、品牌化建設。”盒馬總經理陳華說。

把“樹上熟”的新疆水果運出來,是打通新疆供應鏈的另一個關鍵。盒馬全國水果采銷總監(jiān)陳楊輝表示,新疆水果很甜,但由于運輸距離太遠,過去當地的農戶為了減少損耗,會提前采收水果,導致新疆水果達不到最佳口感。在新疆援指的支持下,盒馬近年來鉆研出一套全新的物流方式,幫助新疆水果在“樹上熟”之后,通過冷鏈把攢夠了甜度和風味的水果運出來。

打破創(chuàng)新界限,“新質生產力”助產品“出疆入滬”

莎車縣白珍珠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伊穆蘭·艾尼瓦爾一周前飛抵上海,這一次的任務是為白珍珠面粉的新包裝以及新產品“蒜醋”,在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期間做推廣。

伊穆蘭是看著白珍珠“長大”的。源于積雪融水孕育的喀什土地,白珍珠從當地一個每天處理30噸小麥的小作坊,漸漸成長為日處理小麥400噸的現代化工廠,正是滬喀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與合作成果。“如今,我們的制粉設備和工藝,在整個面粉行業(yè)都是翹楚,粉質細膩麥香濃郁,這也源自于新疆援指帶來的上海設備。”他說,上海援疆從“輸血式”到“造血式”的幫助,帶動產品從莎車走向上海,從上海走到全國。

產品是最好的證明。在充滿新疆風情的攤位上,白珍珠面粉十分顯眼。“包裝設計都是新的,大拇指的LOGO設計,像飯碗上騰起熱氣,也是為援疆前指和上海點贊。”伊穆蘭說,如今供應上海的產品,有2斤、5斤、10斤的小包裝,這也是上海市場消費端的反饋結果,因為賣得好、銷得暢,下半年,盒馬與援疆力量還計劃在新疆建設喀什地區(qū)莎車縣的新疆面粉盒馬村,進一步幫助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(yè)。更有意思的是,如今這些小包裝產品在新疆當地也受到了追捧,讓白珍珠品牌走進了年輕人的心里。

從面粉起步,打破創(chuàng)新界限,更多的產品也在挖掘中。剛剛擺上貨柜的“蒜醋”就是白珍珠的新產品。伊穆蘭坦言,醋其實是面粉行業(yè)的衍生品,其原料會使用小麥外層的麩皮,在白珍珠面粉日益做大的同時,“蒜醋”的研發(fā)將為企業(yè)帶來發(fā)展的“第二曲線”。

地大物博的新疆,特產不勝枚舉,充分發(fā)揮喀什農產品、人力和土地等方面的資源優(yōu)勢,引入“上海智慧”“上海研發(fā)”之后,創(chuàng)新的視野被打開了。除了“蒜醋”,現場還有很多喀什與上海的共創(chuàng),藜麥能量棒、巴旦木酥、紅豆薏米芡實粉……這些都是基于當地優(yōu)質農產品而來的深加工產品;近年在新疆阿克蘇一帶引進的紅心蘋果,因為從里到外都是紅色,被研發(fā)人員發(fā)掘,成為“一瓶難求”的網紅HPP果汁,從一顆普通的蘋果變身“愛馬仕果汁”,而被譽為“白色蜂蜜”的新疆小白杏,今年除了鮮果,也將以全新的HPP果汁形態(tài)出現在盒馬的貨架。

正如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、喀什地區(qū)行政公署副專員王陳所說,這已不僅是一次產品的展示和推廣,更是通過“拓圈強鏈”為喀什特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,更為當地經濟發(fā)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
打破文化界限,共繪文化交流新篇章

相比前三屆,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,就是商品的層次更加豐富:喀什傳統(tǒng)銅器鍛打、木器雕琢等非遺技藝走到申城,十二木卡姆的悠揚旋律和頂碗舞近在咫尺,喀什鮮果與美食的香氣與非遺文化的韻味交織成一幅生動的畫卷。

吐爾遜是核桃木雕的非遺傳人,此次特地從新疆飛來上海,在他的雕刻刀下,核桃木碗、木勺、砧板等傳統(tǒng)核桃木雕手工藝栩栩如生。他指著手邊的一個核桃木碗介紹,這個要雕刻2到3天,上面的圖案都是少數民族的吉祥物,比如石榴花、巴旦木等,象征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。

新疆喀什烏斯塘博依是新疆銅器制作的主要集中地之一,喀什市銅器手工藝品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阿卜都熱伊木·艾力如今是第六代傳承人,他說,手中的產品都是99%的純銅,每一件銅器都是一錘一錘打出來的,此次有幸來到上海,對推廣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積極的助推作用。

“莎車分指正在加快將消費幫扶從傳統(tǒng)農副產品領域向農副產品和非遺文創(chuàng)領域并舉的方向轉變。”上海援疆莎車分指王作懋副指揮長表示,此次帶來的艾德萊斯絲綢等民族傳統(tǒng)印花與年輕時尚結合的服飾與箱包產品,如民族繡花帆布褡褳雙肩背包、艾特萊斯太陽帽,巧妙融合了傳統(tǒng)元素與現代審美,展現了莎車非遺文化的創(chuàng)新與時尚魅力”。

看起來遙遠的非遺文化,如何被更多消費者認知、接納、喜愛?王陳揭秘,這背后,還有著海派文化的參與。來自上海的交大設計院參與進來了,于帶著濃厚民族文化的手工藝品中,提取出維吾爾文化元素,并“轉譯”成更接地氣的產品,產生文化潤疆的作用;東方國際也參與進來了,與當地團隊共同打造喀什棉品牌,如今設計團隊已經入駐喀什一個多月,在當地的艾特萊斯絲綢、民族特色包中提取靈感,讓海派文化與維吾爾文化相交共融,通過民族元素的凝練,與上海時尚元素進行結合。

王陳表示,上海援疆將認真落實“上海企業(yè)+新疆資源,上海研發(fā)+新疆制造,上海市場+新疆產品,上??偛?新疆基地”四個“+”合作模式,充分把上海的開放優(yōu)勢、平臺優(yōu)勢,與喀什的區(qū)位優(yōu)勢、資源優(yōu)勢結合起來,加大引資進疆、引品出疆力度,實現“買新疆、賣上海、賣全國、賣全球”,共繪產業(yè)、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。

責任編輯:李璐璐
關鍵詞: “2024新疆喀什水果節(jié)美食節(jié)”
列表
文章排行

舉報郵箱:jubao@people.cn
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363263

由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雜志社有限公司主管、主辦

Copyright ? 2015-2024 globalpeople.com.cn.

版權所有:環(huán)球人物網

關閉
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看12,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,337p日本欧洲中国大胆精品,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