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1月8日,哈西娜在記者會上回答問題。
她從十余次暗殺中幸存,
卻沒能撐過這次危機。
8月5日,孟加拉國總理謝赫·哈西娜在宣布辭職后,登上了一架飛往印度的直升機。有媒體稱,哈西娜辭職后僅有45分鐘離開孟加拉國。
同日,數千名抗議者沖進孟加拉國總理謝赫·哈西娜的官邸。一名抗議者還爬上了哈西娜的父親、孟加拉國首任總統拉赫曼的雕像上,高舉拳頭。不久后,這座雕像便被抗議者們拆除。
·抗議者登上孟加拉國國父拉赫曼的雕像。
據一名印度官員透露,哈西娜已于當天下午抵達印度德里的一座軍用機場。她的下一個目的地可能是倫敦,并在那里與自己的子女匯合。
在孟加拉國執(zhí)政20年后,多次“大難不死”的哈西娜,又一次離開了祖國。
一場“超出預計”的危機
在哈西娜辭職當天,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街頭,抗議者與警察爆發(fā)了大規(guī)模沖突,據當地媒體報道,有至少95人在沖突中死亡,包括15名警察。
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學者徐琴在接受環(huán)球人物采訪時表示,自今年6月以來,孟加拉國因為民眾反對公務員配額制度而爆發(fā)的政治危機愈演愈烈,超出了許多人的預計,“包括哈西娜本人”。
·在孟加拉國街頭爆發(fā)沖突的警方與民眾。
公務員配額制度一直是孟加拉國社會的敏感話題。1972年,孟加拉國獨立后,為了補償在獨立戰(zhàn)爭中做出犧牲或遭遇迫害的人群,拉赫曼宣布在公務員制度中實行配額制:30%的職位被分配給參加獨立戰(zhàn)爭的老兵(又稱“自由戰(zhàn)士”),10%的職位被分配給在戰(zhàn)爭中受到傷害的婦女,40%的職位分配給孟加拉國各省,20%的職位是擇優(yōu)錄取。
多年來,該制度歷經了多次調整。在1985年,擇優(yōu)錄取職位的比例上升到了45%。1997年,隨著許多參加過獨立戰(zhàn)爭的老兵去世,孟政府決定將配額的適用范圍擴大到老兵的子女。2012年,適用范圍又進一步擴大到老兵的孫輩。
2008年,獨立戰(zhàn)爭老兵阿克巴爾·阿里·汗與同事一同提交了一份反對配額制度的報告,強調該制度破壞了公務員錄取制度的公信力。2013年,數百名未通過公務員考試的考生發(fā)起抗議。他們認為自己在考試中表現優(yōu)異,卻依然未能獲得職位。
自1996年當選孟加拉國總理以來,哈西娜一直是配額制度的支持者。盡管如此,哈西娜也看到了民眾對配額制的不滿,并試圖做出妥協。2018年,哈西娜政府發(fā)布通告,宣布廢除部分職位的配額制,并承諾如果某職位招不到足夠的配額人群,余下的空位將面向全社會擇優(yōu)錄用。這一改革在2020年正式生效。
·孟加拉國公務員考試考場。
然而這一改革又激起了很多“自由戰(zhàn)士”后裔的不滿。由于人口眾多,而經濟發(fā)展所能提供的優(yōu)質就業(yè)崗位十分有限,因此對許多人來講,能否獲得一個“鐵飯碗”,是決定一家人溫飽的大事。
2024年6月,孟加拉國高等法院在審理了“自由戰(zhàn)士”后裔提交的申訴后,判決2018的通告違法,要求撤回2020年實施的配額制改革。這一決定迅速在孟加拉國掀起了反對聲浪。
面對民眾的抗議,哈西娜又在一次新聞發(fā)布會上發(fā)言不慎。她稱:“如果‘自由戰(zhàn)士’的孫輩得不到(配額)福利,那誰能得到?拉扎卡爾的孫輩?”
拉扎卡爾泛指那些在獨立戰(zhàn)爭期間參加民兵組織,殺害“自由戰(zhàn)士”的人,含義類似中文里的“叛徒”,在孟加拉國是一個極具侮辱性的詞匯。在抗議者看來,哈西娜的這一發(fā)言無異于火上澆油,抗議規(guī)模迅速擴大。
·2024年7月,哈西娜在一個被抗議者破壞的地鐵站前發(fā)表講話。
盡管孟加拉國高等法院改弦更張,在7月宣布將對配額制進行改革,將擇優(yōu)錄用的比率提升至93%,哈西娜也表示愿意和抗議者進行面對面的對話,但為時已晚??棺h活動愈演愈烈,支持政府和反對政府的民眾在街頭不斷爆發(fā)沖突。
徐琴說,在孟加拉國,街頭抗議是一個屢見不鮮的現象。哈西娜一開始也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控制住局勢,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對抗議者強硬表態(tài)的后果。隨著沖突日益激化,哈西娜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,很多抗議者喊出了要求哈西娜下臺的口號。在孟加拉國政壇扮演重要角色的軍隊也不再支持哈西娜領導的“人民陣線”政府,并與其撇清關系。這對哈西娜政府造成了嚴重打擊。
面對巨大的國內壓力,哈西娜最終選擇辭職。當她帶著幾個隨從,登上飛往印度的直升機時,她也許會想起43年前,她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重返祖國的那個夜晚。
曾將殺父仇人送上絞架
在孟加拉國政壇,哈西娜一直有兩張面孔。在支持者眼里,她是和藹可親的“姐姐”。在敵人眼里,她則是令人恐懼的“復仇女神”。
1947年,哈西娜出生在首都達卡附近的一個村落里。作為家中的長女,她一直是弟弟妹妹心目中善解人意的大姐姐。
·1966年,哈西娜(左一)與弟弟們合影。
青年時的哈西娜是一名“文學少女”。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,孟加拉國的國語孟加拉語遭到了殖民者的打壓。抱著發(fā)揚母語文化的夙愿,哈西娜在1967年考入孟加拉國名校達卡大學,攻讀孟加拉語文學專業(yè)。同年,她與孟加拉國核物理學家瓦吉德成婚。
1972年,孟加拉國獨立。獨立運動的領導者、哈西娜父親拉赫曼擔任首任總統。
父親多年來一直為孟加拉國獨立而奔走,哈西娜自小耳濡目染,深受影響。她曾在接受采訪時說:“在我兒時的記憶中,父親時常被關進監(jiān)獄,再被釋放,這都源于他不斷地抗爭,而我們這個國家也因此走向獨立。”
1973年,哈西娜從達卡大學畢業(yè)。她回憶,由于丈夫常年在國外工作,她婚后經常和娘家人住在一起。“我的爸爸、媽媽、弟弟、弟媳,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棟房子里。”
·青年時的哈西娜與父親拉赫曼合影。
1975年7月30日,哈西娜決定前往聯邦德國與丈夫生活,并帶上妹妹一起去“見世面”。臨行前,她的家人都前往機場為她和妹妹送行。沒想到,這次告別竟是她和家人最后一次見面。
半個月后,孟加拉國爆發(fā)政變。政變軍人駕駛坦克攻入總統官邸。幾小時內,哈西娜家十余位親人遇害,其中包括她的父母、三個弟弟和兩個弟媳。
當時在聯邦德國的哈西娜和妹妹成了家中的幸存者。后來,哈西娜回憶改變她人生的那一天:“那天早上,我聽到了電話鈴響起,至今都忘不了那可怕的鈴聲……我的小弟弟那時還不到10歲。”
哈西娜說,時任孟加拉國駐聯邦德國大使告訴她和丈夫國內發(fā)生政變的消息。她很快就意識到家人兇多吉少。盡管悲痛萬分,她還是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妹妹:“她太小了,比我小10歲。我不能立刻告訴她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。”
多年后,當談到家人遇害的悲劇時,一向堅強的哈西娜忍不住哽咽:“這些(殺害我家人的)人也是孟加拉人,我的父親那么愛著他們,他們怎么能下手殺害他。”
·1975年,叛軍用來攻打總統官邸的坦克。
在得知噩耗后,她不顧危險,第一時間決定回國,但軍政府拒絕她入境。她不得不在印度流亡。那段日子,她無比痛苦:“我失去了幾乎所有家人,我尋求正義的努力也被阻撓。我不知道為什么,我真的竭盡全力了。”
1980年,孟加拉國政治局勢出現變化,多名“人民聯盟”成員來到印度拜訪哈西娜,請求她回到祖國。1981年5月17日,已是人民聯盟主席的她重返孟加拉國,獲得民眾的熱烈歡迎。她特意將自己的辦公室安排在父親當年遇害的房間,以表達自己為家人和整個孟加拉國恢復正義的決心。
·1981年,剛剛回國的哈西娜向歡迎自己的民眾致意。
回國后,哈西娜選擇與父親前政敵的遺孀卡莉達·齊亞合作。在哈西娜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孟加拉國于1991年恢復議會選舉制度。
1996年,哈西娜首次當選孟加拉國總理,任期至2001年。2009年,她再次當選總理,并連任至今。
當選總理后,哈西娜開始追究當年政變領導人的責任。1998年,孟加拉國高等法院判處12名政變領導人死刑。2010年,5名直接參與殺害拉赫曼的政變軍人被施以絞刑。為了完成這次“復仇”,哈西娜足足用了35年。
“幸存者”再次出走
哈西娜經常自詡為一名“幸存者”,因為自從政以來,她曾遭遇十余次暗殺,多次死里逃生。
哈西娜離死亡最近的一次經歷發(fā)生在2004年8月21日。那天正在講臺上發(fā)表演講的哈西娜遭遇刺客突襲。事先占據周圍制高點的刺客向哈西娜的講臺投擲了13枚手榴彈,她的私人保鏢和兩名“人民聯盟”領導人當場死亡,她自己也被炸傷。她的支持者們見狀,立刻組成“人盾”將她保護了起來。
·2004年8月21日,哈西娜的支持者組成“人盾”,將受傷的哈西娜團團圍住。
暗殺發(fā)生后,孟加拉國安全部門立刻展開調查,先后逮捕了49名參與此次暗殺的人員,其中19人被判處死刑。
現在,從多次暗殺中幸存的哈西娜,沒能撐過這次政治危機,再次離開了祖國。沒有哈西娜的孟加拉國,會往何處去?
徐琴表示,此次孟加拉國爆發(fā)危機的直接原因是公務員配額制度,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孟加拉國的經濟困境。近年來,雖然從宏觀上看,孟加拉國的經濟增長相對亮眼,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。但是其經濟增長并沒能有效惠及多數民眾。最近幾個月里,孟加拉國通貨膨脹和失業(yè)問題日趨嚴重,導致民眾生活水平出現下降。這都嚴重破壞了哈西娜政府的公信力。
哈西娜辭職后,孟加拉國軍方稱將協助組建臨時政府管理國家。孟陸軍總參謀長韋克·烏茲·扎曼稱有必要宣布緊急狀態(tài)或進行軍事管理,但呼吁人們冷靜下來回到家中,等待臨時政府組建談判的結果。孟加拉國總統罕默德·謝哈布丁·楚普也下令釋放孟加拉國前總理,哈西娜的主要政敵卡莉達·齊亞。
·聚集在達卡街頭的抗議者,旁邊是被涂鴉的哈西娜畫像。
徐琴認為,盡快哈西娜已經退場,但孟加拉國距離政治和解依然有一段路要走。一方面,哈西娜領導的“人民聯盟”依然在孟加拉國內有影響力,如果新政府將其排除在外,很可能會造成新的矛盾。另一方面,孟加拉國的抗議者和軍方之間也存在分歧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何組建一個能夠讓各方都滿意的過渡政府,并重新舉行大選,將是擺在孟加拉人面前的重要問題。
監(jiān) 制:許陳靜
編 審:田 亮
(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轉載請加微信“HQRW2H”了解細則。歡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聞線索,可發(fā)至郵箱tougao@hqrw.com.cn。)
原創(chuàng)精選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今日頭條
川公網安備5101900200431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