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報專區(qū)
相約星期三,一位上海老人15年的堅持
2025年02月25日16:30 來源:新民晚報 作者:左妍
小號 中號 大號

星期三上午,83歲的許全生從位于襄陽公園附近的家中出發(fā),步行前往1.6公里外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。這條路,他每星期三都要來回走一遍,已經走了超過15年。

老許不是醫(yī)生,是華山醫(yī)院官方認證的“志愿者”,橙色馬甲就是他身份的象征。他是服務華山醫(yī)院年份最長的志愿者之一,醫(yī)院專門授予他“榮譽志愿者”的證書。這兩年,盡管醫(yī)院反復叮囑他“保重身體,別來站崗啦”,但老許舍不得“退休”。到了星期三,他依然會到熟悉的樓面逛一圈,有時候甚至是“悄悄來的”——這是他每星期最重要的事。

放心不下“漸凍人”

2月28日罕見病日前夕,記者和許全生約采訪。這是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,個頭不高,兩鬢已白,說話思路清晰,聲音洪亮,普通話和上海話切換自如。

華山醫(yī)院門診5樓

老許的“崗位”在門診5樓,華山醫(yī)院神經元專病門診候診區(qū)。讓老許最放心不下的,就是這個門診的患者,俗稱“漸凍人”,醫(yī)學上稱之為肌萎縮側索硬化(ALS)。

10點,老許碰到了一個熟人,得知老熟人病情狀況挺好,并沒有惡化,老許開心地笑了。

10點30分,老許在人群中發(fā)現(xiàn)了無所適從的陌生面孔,走上前去詢問。聊天中,老許得知,患者來自福建,從2年前的一場感冒咳嗽開始,肩膀、手臂開始逐漸乏力,后來發(fā)展到不停地流口水,現(xiàn)在已經說不出話了。家屬曾帶著他在當地的幾家醫(yī)院檢查,始終查不出毛病。有人懷疑這是“漸凍癥”,推薦他們到上??纯矗谑沁^完春節(jié),一家人來滬就診。

老許向患者解釋癥狀

“把手張開,你的虎口沒有肉,是肌肉萎縮了,這就是漸凍癥的最初表現(xiàn)之一。還好,你來這里就是找對醫(yī)院找對專家了?!崩显S對這一家人說。

“我是志愿者,我對這個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都很了解,你們可以加我微信!福建也有靠譜的好醫(yī)生,我可以告訴你以后去哪里看病,就不用次次來上海了!”老許遞過手機給對方掃一掃,對方感激地道謝。在異鄉(xiāng)就診,他們太需要這樣的“熱心腸”了。

老許就這樣在人群中來回穿梭,像一團橙色的火苗,在跳動,在燃燒……

“自愿者”轉正了

發(fā)現(xiàn)記者后,老許馬上走過來熱情地打招呼,從環(huán)保袋里抽出一張報紙,鋪開撫平,“這是2013年的《新民晚報》,當時就報道過我的故事啦!”老許說,幾乎每個采訪他的記者,都會問同一個問題,為什么要堅持那么多年?

老許向記者展示新民晚報2013年對他的報道

“緣分”要從2008年說起。2008年4月,老許的妹夫患上了奇怪的病。起先雙腿無力,走在路上突然跌倒,后來進展到身體其他部分無法自由行動。尋醫(yī)問診一個多月沒有結論,一位好心的醫(yī)生告訴老許,這很可能是“漸凍癥”。

當他了解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有運動神經元病專病門診,第一時間帶著妹夫來求醫(yī)。在陳嬿醫(yī)生的幫助下,妹夫確診了。“就是漸凍癥,而且這是一種罕見病,也是一個‘絕癥’,治不好的?!?/p>

“漸凍癥”,又名“肌萎縮側索硬化癥(ALS)”。多數患者在50-60歲發(fā)病,少數可小于30歲。患者表現(xiàn)為逐漸加重的肢體無力、肌肉萎縮和肌束顫動,同時可有言語含糊、吞咽困難,進而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,最終均死于呼吸衰竭或其并發(fā)癥。

由于病情發(fā)展迅速,妹夫一年后去世了。老許就在陳嬿醫(yī)生門診外面做起了志愿者,維持秩序、幫助配藥、寬慰患者,向素不相識的人們介紹這種疾病。

起初,老許并沒有橙馬甲,很多人懷疑他是黃牛、藥販、騙子,但老許沒有放在心上。陳嬿醫(yī)生多次幫他澄清,“他不是騙子,也不收費的。你們愿意聽他的,就聽;不愿意聽的,也可以不聽?!?/p>

不久后,華山醫(yī)院志愿者組織就注意到了這位老人,老許正式成為一名持證上崗的志愿者,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風雨無阻的志愿者生涯。

“我不是醫(yī)生,也沒有醫(yī)學背景,但我有時間,也有熱情,讓患者少走彎路,就是我堅持那么多年的原因。”老許說。

人生的意義是什么?

過去,患者教育少,人們對疾病病的了解也少。醫(yī)生門診時間有限,不可能事無巨細地交待,老許的存在,實實在在幫助了相當一部分患者。

老許跟患者家屬交流

可是現(xiàn)在,什么樣的信息都可以網上搜到,老許的工作還有必要嗎?

“當然有!”患者家屬小文(化名)說,一方面,老許告訴患者這種病規(guī)范治療可以延緩發(fā)展,好的護理技巧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;另一方面,他也會告訴家屬,這種病目前是治不好的,要接受現(xiàn)實,不要輕信網上的消息而胡亂吃藥,要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科學治療。于患者和家屬而言,老許的存在是一種情感的依賴;于他而言,做志愿者又是一種精神的寄托。這種雙向奔赴,讓老許堅持了一年又一年。

“過去,預約就診還沒有推進,看病都是一大早去排隊的,我經常早晨5點起床,替外地病友排隊拿號;現(xiàn)在,華山醫(yī)院的門診預約非常方便,甚至還有專門為罕見病患者準備的預約端口,不論人在天南海北,都可以預約掛號?!崩显S說,他現(xiàn)在總是不忘提醒新病人,門診號源什么時候放號、吃藥后什么時候復查、出現(xiàn)什么癥狀要怎么應對……

為了更好地幫助病人,老許參加講座培訓,加入公益組織,還不斷檢索新藥、新療法的訊息。2021年9月,正在和漸凍癥抗爭的蔡磊來上海,他還專門趕去見了他一面。

老許告訴記者,十多年的志愿者生涯,他見識了許多無力回天的人生最終章,認識到生命的渺??;他也震撼于生命的偉大,一些患者自愿捐獻遺體用于醫(yī)療研究。令他欣慰的是,很多家屬會專門到門診,告知陳醫(yī)生,也告知老許,“他走了,很平靜,謝謝你們這些年的幫助?!?/p>

如果生命終將逝去,那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呢?在老許看來,是在有限的時間里,以全情投入生活、去奉獻自己的價值。

他指著身邊一位女士告訴記者,她叫孫云潔,曾是一名安寧療護志愿者,現(xiàn)在自發(fā)跟著他到華山醫(yī)院來學習如何為罕見病患者服務。

20多年前的美國紀實小說《相約星期二》,講述了作者米奇每星期二前往罹患ALS的恩師家中陪伴,并聆聽老人最后教誨的故事。與人“相約星期三”的老許,也是跟ALS患者打交道的人,替他們分擔痛苦,給他們帶來希望。

他相信,隨著醫(yī)學的進步,新藥物和新療法不斷問世,未來一定可以打破ALS的魔咒,讓“漸凍人”活得更長、活得更好。


責任編輯:邱小宸
關鍵詞:

漸凍人,老許

關閉
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看12,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,337p日本欧洲中国大胆精品,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