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3日晚,上海的梅賽德斯-奔馳中心,氣溫驟降,但場館里卻火熱異常。中國國家話劇院的音樂話劇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在這里開啟了上海三天的演出。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結(jié)束,觀眾的情緒被臺上演員們既唱且跳的表演點燃,劇終一曲“敦煌,因文明而生長”的合唱蕩氣回腸。在觀眾熱情的掌聲和歡呼中,主演張藝興和所有演員站在一起,向觀眾謝幕說,“我們向每一位守護中華文明的英雄致敬!”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劇照
最前沿的數(shù)字藝術(shù),60米高色階大屏、15米高紗幕投影,7路威亞和700余盞舞臺燈光,即時拍攝、二維動畫、3D特效等現(xiàn)代科技的加入,以及在體育場館特殊而巨大的場域演出,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完全打破了傳統(tǒng)舞臺劇的演出觀感,具有一種沉浸式大秀的現(xiàn)場體驗。而作為一部音樂話劇,臺上的演員們在話劇表演之外,加入了大量的演唱和舞蹈,讓整部劇的視聽感受十分震撼。
劇中最受關(guān)注的主演是剛剛?cè)肼殗以拕≡翰痪玫难輪T張藝興,他在劇中一人同時主演“敦煌守護神”常書鴻和生活在21世紀(jì)中葉的敦煌數(shù)字保護中心青年張燃。在一貫擅長的唱跳之外,張藝興這一次在舞臺上的表演和臺詞能力也讓人刮目相看。
在上海演出前接受采訪時張藝興表示,“演出這部劇對我是一種榮幸,也是一種召喚?!庇绕渌趧≈型瑫r出演兩個角色,“對我來說,能夠在一場戲劇里面挑戰(zhàn)兩個角色,是非常過癮的一件事情。而且能夠扮演常先生,是我最大的榮幸。因為常先生太偉大了。他為了敦煌做的一切,值得我們每一個文藝工作者學(xué)習(xí)?!?/p>
演出中,張藝興在臺上戲份十分之多,在1930年代西裝革履的常書鴻和2035年未來青年的張燃之間來回穿梭,張藝興通過他的表演塑造出了兩個完全迥異的人物。加之他最擅長的歌舞唱跳,成為全劇的一大亮點。劇中有大量歌曲唱段,舞臺上眾多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的唱跳配合演繹,讓整臺演出有了很多情緒燃點。
對于自己結(jié)束北京首演來到上海,張藝興表示,“希望把自己歸零,回到第一次拿到劇本,第一次扮演張燃、扮演常先生的感受?!彼瑫r坦言,“觀眾多元化,標(biāo)準(zhǔn)肯定也不一樣,不管是聽音樂劇還是看演唱會、看話劇,我相信他們都有自己的期待。我最大挑戰(zhàn)和難點是讓觀眾滿意?!?/p>
張藝興還在采訪時提到,這部劇也影響了他做自己音樂風(fēng)格時的創(chuàng)作理念:“更有了一種使命感,得到了一種繼續(xù)前行的動力?!彼嘎蹲约航酉氯ズ芸鞎行碌膰L(fēng)音樂推出。“我覺得真正的全球化是本土化,對于我們來講,我們自己是誰,確實是需要用這種作品或是文化的這種元素,去告訴別人我們的存在?!?/p>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劇照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的編劇、導(dǎo)演田沁鑫也是國家話劇院院長,她希望通過這個戲?qū)崿F(xiàn)對年輕演員的培養(yǎng),并且也希望通過張藝興這樣年輕演員的影響力,帶動更多的觀眾關(guān)注話劇,也關(guān)注敦煌,關(guān)注輝煌燦爛的傳統(tǒng)文化。
對于張藝興的舞臺劇首秀,田沁鑫表示超出了她的預(yù)期,“小張老師本人是唱跳俱佳。對于臺詞,他說他很忐忑,一開始我跟他一樣很忐忑。但是在忐忑的過程中,是小張老師的勤奮和刻苦,可以用‘刻苦’這兩個字來形容,給了導(dǎo)演一點點信心,然后信心不斷地增長,最后能畫上圓滿的句號。他現(xiàn)在不僅能夠用聲音塑造角色了,而且臺詞過關(guān),這都是我覺得非常欣慰的地方。”
田沁鑫說,張藝興身上有著一種非常抗打壓的特質(zhì),而且有一種主動勤奮的拼搏特質(zhì)?!翱梢哉f很正能量,也很有能量,他也是深深影響了所有的剛進劇院、和他一起來到這個劇組的年輕演員,給了他們很大的一個激勵,我們整個劇組集體都比較勤奮?!?/p>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劇照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整個劇組的演員都十分年輕,其中很多都是剛剛進入國家話劇院不久,甚至還有在戲劇學(xué)院在讀的學(xué)生。演出因此展示出青春、時尚、未來的舞臺質(zhì)感。胡曉龍、甘瑞琦、彭可、金大乘、郝丹姝等演員們在舞臺上展現(xiàn)了他們表演能力之外,也同時兼具了聲樂形體方面的整體實力。整部作品的音樂歌舞含量十分之高,但演員們都較好地完成了舞臺呈現(xiàn),給觀眾奉上了美好的視聽感受。
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十幾首歌曲,音樂人金培達(dá)以多元的曲風(fēng),讓劇中人的情感和思考,變成動人的旋律。整部劇以低吟淺唱的《美麗的菩薩》開場,2035年就職于敦煌數(shù)字研究中心的張燃發(fā)出“我問菩薩,你有悲傷嗎。穿越千年的文明,請指引我”的叩問;以振奮昂揚的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落幕,全員合唱“敦煌,因文明而生長”?!短铀_埵那》中“以我血肉換它命”的篤定,《覺悟之門》里“奉獻(xiàn)心神供養(yǎng)虔誠”的決心,旨?xì)w于《我們是敦煌小工匠》中“一生都是敦煌人”的承諾,都以演員們的演唱和舞蹈來表達(dá)。
除此之外,劇中高科技的助力、讓人印象深刻的多媒體,來自三個不同設(shè)計團隊,其中兩個團隊都來自國家話劇院。他們把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照片做了全新的多媒體渲染。同時加入即時拍攝、3D特效、AI技術(shù)、動畫真人融合等科技手段。
田沁鑫還介紹,團隊之一的胡天驥是中國多媒體設(shè)計的“頂流”,他自己就曾被敦煌“召喚”。作為中央美院壁畫系畢業(yè)的學(xué)生,曾經(jīng)在敦煌實習(xí),之后去法國留學(xué)四年,在集美博物館等地方觀看了大量敦煌壁畫。田沁鑫說,我們劇中的人物原型之一就是胡天驥老師。
劇中的壁畫不再是人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斑駁歷史遺跡,而是更加飽滿和鮮亮的顏色,田沁鑫說,“我們通過數(shù)字化的手段,還原了這些壁畫和佛像初唐時期它剛剛成型的樣子。因為最初的時候它們都是很燦爛很漂亮的?!?/p>
中國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主席夏潮在看完演出后表示,“音樂話劇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不僅在題材、內(nèi)容、方式、手段、形式等方面極致創(chuàng)新,更體現(xiàn)出境界、格局、趨勢等方面的創(chuàng)新把握,將守正創(chuàng)新的藝術(shù)探索再一次推向了新境界”。
《受到召喚·敦煌》